找到相关内容347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由呼吸觉观身心—切活动现象而通达大道

    比  丘,有一种法门可以“净众生,度忧畏,  灭苦恼,断啼哭,得正法”的,那就是  四念处。过去、未来、现在诸如来都是  “悉断五盖心秽慧赢:豆心正住于四念  处,修”而得无上正等正的。  现...生者、若已生欲而灭不复  生者,都应确实知道,其他四盖:  瞠恚,睡眠、调悔,疑,亦复如此。  三、观:内实有念觉、内实无  念觉、若未生念觉而生者、若  已生念觉便不衰退而转修增广  者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0965784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上的“道”

    相应(别译杂阿含卷一一第二○九经)。  [六]对治性:  修道过程中有障碍,能发现并予以克服,于成道相当重要。以修为例,修习过程中,心微劣,心犹豫者,不应修猗觉分、定分、舍觉分,而应修择法觉分...繁简不一,惟法之前后次第则相同,兹列举几经所载以明之:  1。善人亲近善知识→闻善法→信→正思惟→正念正智→护诸根→三妙行→四念处→→明→解脱→明解脱展转具成(中阿含五二经)。  2。惭愧→不放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5667416.html
  • 小乘禅定的修行大纲

    科,即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、八圣道,也译为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分、八正道。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五说:“三十七法顺趣菩提,是故皆名菩提分法。”而道品的说法,《...舍觉。舍弃虚妄诸法而不追忆,心无偏颇。这种觉,都是后依止前,与前俱行,如择法依止念,与念俱行;乃至舍依止定,与定俱行。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四一说:是说究竟,即无生智,或者说是如实,即无漏慧,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468561.html
  • 有关唐代“俗讲”的两份资料

    可能是“七八行”,而脱一“八”字,也可能是“”之误。所谓“七八行”,即、八正道之略称。“”,梵文为 Saptabodh-yanlga ,为佛教修行法门“三十七道品”之一类,亦称“分”、”、“菩提分”。“八正道”,亦为“三十七道晶”之一类,梵文为 ā ry ā tangikam ā rga ,意为八种解脱之道。“”,指种恶业,即杀、盗、淫、妄、绮语、恶口、两舌,也称...

    田青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2295106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三)

    不住它。但是假使他是完整完美建立警觉的四个面向(注:请参阅阿姜达摩答罗),他完整地开展,然后在完美和具备这的时候真实解脱智将会生起。  不幸地,不完美的行为特性是行者的典型。他厌于热情地努力...还有比心更微细的东西。精神成分的注视可以说是从对感受的热心正念所产生的一种练习。在活力充沛的正念于感受期间,五盖(注:参见佛学常用术语)的精神成分可能产生。当感受已耗尽或终止,(注:参见第一章)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042093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特质(2)

    baiani)虽与五根同一德目,但对於五根为能力上的作用,五力则是更进一层发挥更大的力量,两者可视为是程度之差别。   (satta bojjhangā),是念(sati)、择法(dhamma-vicaya)、精进(viriya)、喜(piti)、轻安(passaddhi)、定( samādhi)、捨(upekkhā)种,这是到达证悟的七个部分之意。此中,择法...

    水野弘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946951.html
  • “心念处”之探讨──以《大智度论》为主(1)

    修习二法,寂止与正观。应修习三法,三三摩地。应修习四法,四念住。应修习五法,五正定。应修习六法,六随念处。应修习法,。应修习八法,八圣道。应修习九法,九精进致净。应修习十法,十遍处。) ...kasiNAyatanAni.38  (应修习一法,喜悦俱行之身念。应修习二法,寂止与正观。应修习三法,三三摩地。应修习四法,四念住。应修习五法,五正定。应修习六法,六随念处。应修习法,。应修习八法,...

    释如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447578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心

    独特的用法。一般来说,舍是用来表示不关心、放置之意,此义的舍,在佛教中也被用于四无量心(慈悲喜舍)中的舍,以及中的舍觉。   其次,五蕴中的“行”也被作为十二缘起的“行”,或诸行无常的“行”而...力、、八正道等。这种修行方法在部派阿毗达磨中,被整理成三十七菩提分法,但是于原始经典中则没有作如此整理。我认为,种中的任一种皆是各别独立而完整的修行方法,是佛陀因应不同性格、根机的人而说的。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748010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之禅定──以佛陀成道的禅定为脉络

    苦行对佛陀的启示,则说明了正见的确立是让修行得以符合依戒生定,依定发慧的正法原则。  第三章:《界定正定的三侧面──正定的指导原则、一心的内涵与的操作》。本章的目的是为了厘清”何谓正定”。”正定...功能;其三,以实践正定的为主题,从修学禅定的操作层面来确定建构正定的活动机转。  第四章:《色界四禅与禅定次第进升的讲究要领》。本章是针对色界四禅的内在结构作介绍与说明;另外,也说明要锻炼稳健的...

    罗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4155728.html
  • 增长五根,悟入实相

    可以维持或再造那些因缘;  六、培养;  、认真禅修的意愿;  八、耐心且坚忍地面对疼痛或其他障碍;  九、决心继续练习,直到完成解脱的目标。  行者即使只完成前三个因素,便会有长足的进步。...什么细节,导致这良好的禅修。你如何用功?有什么清楚的细节,在这良好的禅修中发生?下次遇到困难时,你就能记得这良好正念的因素,并且让它再度生起。  方法6 培养第六个发展五根的方法,是培养—...

    班迪达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474073.html